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五經總義類
書類
易類
春秋類
詩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編年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職官類
政書類
史鈔類
傳記類
載記類
時令類
正史類
雜史類
類書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雜家類
譜錄類
藝術類
術數類
兵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詞曲類
史傳部類
事彙部類
法華部類
經集部類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谋耳或曰匡衡之论正矣然史载初罢甘泉泰畤作

 南郊日大风坏甘泉竹宫折拔畤中树木十围以上
 百馀天子异之以问刘向而向以为不当革上卒无
 继嗣 哀平
短祚汉以中衰议者惑焉何也对曰千金
 之家其祖父奉淫昏之鬼以求福而为之子孙者欲
 矫而正之则所举者未必 (第 42a 页)
 以告功皇天明示得意而不自知其多失也不法唐
 虞三代而法始皇武帝一失也案谶文九世当封禅
 则孝武之世今乃自缀于元帝而削去成 哀平
三君
 二失也玉检秘文人不得见是必祈求永年三失也
 前年拒群臣之请谓百姓怨气满腹吾欺天乎岂有
 治天 (第 40b 页)
 帝母也安帝张贵人曰恭悯后葬北陵顺帝母也两
 庙十二主三少帝三后故用十八太牢也汉家不言
 禘祫五年而再殷祭则西庙惠帝景昭皆别祠成

 平
三帝以非光武所后藏主长安故高庙四时祠于
 东庙京兆尹侍祠衣冠车服太常祠行陵庙之礼顺
 帝母故云姓李或 (第 46a 页)
保釐东郊岂有无庙而
可烝祭非都而设保釐则书东西之庙也逮于后汉卜
洛西京之庙亦存建武二年于洛阳立庙而成 哀平

帝祭于西京一十八年亲幸长安行禘礼当时五室列
于洛都三帝留于京庙行幸之岁与合食之期相会不
奉斋车又 (第 53a 页)
帝辄立一庙不序昭穆又有郡国庙
及寝园庙光武中兴于洛阳立高庙祀高祖及文武宣
元五帝又于长安故高庙中祀成 哀平
三帝别立四亲
庙于南阳舂陵祀父南顿君以上四世至明帝遗诏藏
主于光烈皇后更衣别室后帝相承皆藏于世祖之庙 (第 2a 页)
    节侯于故园庙尤为不易
世祖本纪建武五年秋七月丁丑幸沛祠高原庙(注原/再也)
(谓已立庙更/立者为原) 六年夏四月丙子幸长安始谒高庙
十年春正月修理长安高庙秋八月己亥幸长安谒高

十五年夏四月戊申以太牢告祠宗庙 十八年三月

壬午祠高庙
祭祀志十九年诏曰以宗庙处所未定且祫祭高庙其
哀平
且祠祭长安故高庙其南阳舂陵岁时各且因
故园庙祭祀园庙去太守治所远者在所令长行太守
事侍祠于是雒阳高庙 (第 14b 页)
四时加祭孝宣孝元凡五帝其
西庙成 哀平
三帝主四时祭于故高庙京兆尹侍祠冠
衣车服如太常祠陵庙之礼南顿君以上至节侯皆就
园庙在所郡县侍 (第 14b 页)
 帝以孙后祖不敢私亲故为父立庙独群臣侍祠愚
 谓宜除今亲庙以则二帝旧典愿下有司博采其议
 诏下公卿大司徒戴涉大司空窦融议宜以宣元成
  哀平
五帝四世代今亲庙宣元皇帝尊为祖父可亲
 奉祠成帝以下有司行事别为南顿君立皇考庙其
 祭上至舂陵节侯群 …… (第 16a 页)
 恩帝从之

祭祀志建武十九年上可涉等议诏曰以宗庙处所未
定且合祭高庙其成 哀平
且祠祭长安故高庙其南阳
舂陵岁时各且因故园庙祭祀园庙去太守治所远者
在所令长行太守事侍祠惟孝宣帝有功 (第 16b 页)
德其上尊号
曰中宗于是雒阳高庙四时加祭孝宣孝元凡五帝其
西庙成 哀平
三帝主四时祭于故高庙东庙京兆尹侍
祠冠衣车服如太常祠陵庙之礼南顿君以上至节侯
皆就园庙南顿君称皇考庙 (第 16b 页)
正月朝享
于太庙遍观历代之制虽小节不同大概居丧虽权住
祭踰年正月必告于庙载诸经史可考而知汉昭宣元
哀平
六世皆以即位谒庙不待踰年则失之速唐太
宗贞观三年正月方事于太庙马周得以为言则失之
缓皆非礼之正也以历 (第 35b 页)
    蕙田案皇太子纳妃曲依仪礼者莫如隋
唐书太宗本纪贞观元年诏民男二十女十五以上无
夫家者州县以礼聘娶贫不能行者乡里富人及亲戚
资送之鳏夫六十寡妇五十妇人有子若守节者勿彊
通典贞观五年 长乐公
主出降帝以皇后所生敕有司
资送倍于永嘉长公主魏徵谏曰不可昔汉明帝欲封
其子云我子岂得与先帝子等可半楚 (第 33a 页)
 (议云古者七庙之堂皆别光武以来异室同堂后汉/书祭祀志洛阳高庙加祭孝宣孝元及太宗世宗凡)
 (五帝西京庙成 哀平
三帝主四时祭于故高庙则同/堂异室不始于汉明矣又考祭祀志明帝遗诏藏主)
 (于世祖庙更衣朱子/则据本纪 (第 13b 页)
    盖奠殡而后即位实古制也汉人天子嗣世
    必进尚书顾命盖有意法古矣然历考史傅
    若惠帝继高祖文帝继惠帝宣帝继昭帝

    平
以后制于贼莽以及顺帝继安帝冲质桓
    灵献以次相继或有故而变常或自外藩徵
    入皆不可律以典 (第 34b 页)
  宋儒胡一桂曰欧公易序云读经解有差若毫釐缪以
千里之说秦焚书时易以卜筮全然经解所引于今易
无之是未得为全书也按沙随程氏古易章句外编云
汉儒引易曰君子正其始万事理差之毫釐缪以千里
此纬书通卦验之文也亦犹先儒引左氏传为春秋也

近世儒者举此十六字附于坤文言之中曹建大谓不
然而黄鲁直引为大傅不知何所本也愚读沙随外编
始知易为全书而近世儒者可读附赘县疣者矣

  今按俗谓纬书出于 哀平
之世王莽好谶乃有妄人
撰作诸纬兹说不然盖纬书之文未必尽出妄人之
手其间谬妄虽亦不无要在学者择焉而已一 (第 146b 页)
切皆
以为妄而弃之则过矣太史公大小戴皆在 哀平

前则已有通卦验之书而引之岂待王莽而后有哉 (第 146b 页)
          山东按察使沈廷芳撰

尚书正义序

欲其昭法诚(法监本误去)怗释注文(怗疑诂字误)

尚书序○疏则书者写其言(监本脱者字)论谶所谓云


(论谶谓论语谶)言序述尚书起记(记疑讫字误监本无此字)

古者节音义一号包羲氏(上衍一氏字)易系辞云上古结绳

以治(以当依经文作而云监本误卜)
疏字或作宓牺(牺疑作羲)文者物象之本也籍者借也(案说文作)
(文错画也籍簿书也)作结绳而为网罟(网监本作罔古字)七十子丧而大
义乖(子监本误于)伪起 哀平(平监本误乎)
又舟楫取涣(楫监本误从手)
在庖牺苍帝之世(庖毛本作包)翼文曰义背文曰礼(翼背字互误礼)
(误顺) (第 1b 页)
与尔雅作予)
天与至次叙○刘歆以为伏羲继天而王受河图则而
画之(继误系受河图误河出图)通人讨覈谓伪起 哀平(讨误计)
初一节疏农厚至乃成○则农是醲意故曰厚也(曰误为)
皇大至之道○皇大释诂文(案尔雅无文)
言天至第叙 (第 8a 页)
 中用事相乃列奏其奸中外之政复合为一然犹未
 知复中丞之权元帝以来石显用事丞相之权复去
 而尽归于尚书 哀平
之际又归外戚纪纲散坏内外 (第 18a 页)
 钱之类也昔梁统尝言于汉曰刑罚在重无取于轻
 高帝受命约法定律诚得其宜文帝惟除省肉刑相
 坐之法自馀皆率由旧章至 哀平
继体王嘉轻为穿
 凿除先帝旧约成律百有馀事或不便于理或不厌
 民心又曰自高祖至于孝宣海内称治至元初建 (第 6b 页)
 河洛第九亦首称孔子曰其下卷所论卦气方位虽

 略本说卦至其论气候病症脉理与今素问所谓黄
 帝岐伯对问相类此其为假托不必辨也按纬出汉
  哀平
世载占验灾祥阴阳符谶光武以谶立故笃信
 之郑康成何休引以解经桓谭张衡之徒深疾之自
 苻坚之后其学殆绝 (第 4a 页)
 天子得而主之天子不能主亦付之无可奈何耳矣
 夫子固不敢削亦不欲削削之则无以徵实而其罪
 反得以自掩子长项羽本纪君实统 魏永叔
帝五代
 说者谓得春秋遗意理固然欤至于一字之趣微文
 之旨此圣贤之分夫子不敢让也说经之义千古惟
 春 (第 79a 页)
为若移其征伐四夷神仙


土木之费以复禹河故道当亦无难而竟不及此


则以疏于讨论执北渎为禹河故也及 哀平
之世


人始有知禹河之所经者贾让请决黎阳遮害亭


放河使北入海王横请徙河缘西山足乘高地而


(第 143b 页)
伪起 哀平
则孔君之时未有此纬何可引以为难乎其马郑诸
儒以据文立说见后世圣人在九事之科便谓书起五帝自所
见有异亦 (第 3a 页)